平阳一片茶叶富一方百姓

平阳一片茶叶富一方百姓

2阅读 2023-01-28 05:38 快讯

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。

以水头镇新联村为例,如何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,以一片叶子带动一方经济,走出了一条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
站在平阳县水头镇海拔450米的朝阳山顶,放眼望去,青葱翠绿的茶树“爬”满了山头。茶园的核心区,藏着平阳黄汤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——“中国黄茶第一村”新联村。

翠绿的茶树“爬”满了朝阳山头。 平阳融媒体中心供图

再过不到一个月时间,就是立春。每年立春时节,独属于新联村的采茶曲将在这座山上正式上演——背起小篓,踩着田垄,茶农们行走穿梭于茶树之间,采摘下的片片茶叶经过多重揉捻烘闷工序后,制成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“平阳黄汤”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。依托茶叶及特色制茶工艺,三十年间,新联村从鲜有问津的偏僻山区,到翠绿茶园铺满山野、茶香弥漫游人如织,走出了一条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
“我们村海拔高,常年云雾缭绕,具有独特的种茶地理优势。”提起村庄种茶史,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兰江平有说不完的话。在平阳黄汤体验馆里,陈列着杀青炒锅、揉捻机、烘干竹笼、闷桶等多种传统制茶工具,这是新联村乡贤钟维标及其公司设立的展示厅。作为平阳黄汤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,1992年,还是乡村教师的钟维标在一次家访中发现了茶叶背后的商机,于是他承包50亩土地,种下了村内第一波茶树。“当时我们村还没掌握平阳黄汤制作手法。”兰江平说,为了恢复平阳黄汤,钟维标在继承前人古法制作基础上,结合自身多年制茶经验,推出“九烘九闷”制作工艺。终于,在2012年,历史名茶平阳黄汤制茶工艺被成功恢复。村民纷纷加入茶叶种植队伍,新联村茶叶种植规模和名声得以进一步提高。

名声打响了,如何加强茶叶品质,扩大茶叶销路成了茶农面临的新难题。为此,新联村采用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合作模式——由龙头企业与茶农签订协议,茶农按照公司技术要求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,企业则以高于市场价20%以上的价格收购茶青。目前,新联村茶叶种植规模达3000多亩,茶叶总产值3500万元,90%村民从事茶叶生产,去年人均收入28500元。

发展茶主业之余,新联村充分运用畲族村优势,聚焦农旅融合,让绿水青山在“畲乡茶韵”中有了新的解法——村内修葺一新的游步道,连通着畲香大舞台和农产品展销中心;正处于试营业阶段的那云民宿,每到节假日间间爆满;由村民开办的农家乐及平阳黄汤茶餐厅,更是开发出茶香熏鸡、茶饭、茶酒等茶特色饮食产品,让人流连忘返……眼下,村内申报的集体项目茶山客栈已完成主体结构,集培训研学于一体的茶叶培训学校,也在火热建设当中。兰江平告诉记者,借着茶旅融合,村子里形成了畲乡民俗文化活动(祭茶神)、采茶制茶、品茗休闲、观光游览、餐饮住宿、茶培训学习等一批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产品,平阳黄汤“文章”越做越大,村民收入也更上一层楼。

绿色生态是共同富裕的本质底色。

近年来,平阳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和品种资源优势,以挖掘开发平阳黄汤为重点,做大做强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。出台《平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》等系列政策,制定《平阳黄汤茶》标准,实施平阳黄汤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等方式,确保特色品质和质量安全可追溯;精心打造茶旅精品线路,建设茶文化宣传阵地,培育茶消费群体;开通平阳黄汤号高铁列车,并在杭州、温州和县内开设平阳黄汤品牌形象店20多家……目前,平阳共发展4万多亩良种茶园,取得“中国黄茶之乡”“中国茶文化之乡”2张国家级金名片。

来源:温州日报

作者:金瑞雅 宋宛 陈敏
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上一页:乡游黔中 · 湄潭县 湄江街道,一壶茶、一条河、一座山、一场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